把握特点,转变观念,与数学新课程同行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计划呢?做好工作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握特点,转变观念,与数学新课程同行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这套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新课程带来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既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又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教材的改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把握特点,转变观念,深入实践,与数学新课程同行。
一、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突出特点
通过比较新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标准》设计的数学实验教材进一步突出了以下几点:
1、进一步扩展数学知识面,并突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些教学内容,大大扩展了知识的范围,注重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开发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认识钟表”,并充实了“认识图形”以及注意在各单元中渗透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又如:一年级下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新教材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能找到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密切的教学素材。如一年级下册“位置”这一单元中安排了小朋友排队上车的情境,教学“前、后”的知识,学生几乎是一看见图画就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分辨出前、后的位置,理解前、后的含义,并且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进一步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新教材中注意体现了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也注意了设计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活动。如: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单元中,教材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进一步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但凡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例如,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通过安排多幅数目与100有关的插图,如百羊图、百球图、百数图,让学生体会100的大小、多少。此外,教材中安排的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十分具体地帮助学生建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中逐步地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不再单独出现“应用题”是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已经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新教材中几乎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里,都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例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教学,从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现实情景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使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最后让学生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6、进一步推进教与学的开放性。
新教材中多处体现开放性。例如,有些题目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
还有些例题的主题图,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等等。同时,新教材倡导算法的多样性。新教材在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二、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适应新课程
新的数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只有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钻研教材,才能适应课程教材改革。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维。
要保障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维。为此,就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标准》的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围绕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义务教育阶段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教学。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对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围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是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
六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围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2、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时刻注意自已角色的转换。
一是转变灌输观念,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二是转变管理观念,尽量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三是转变权威观念,尽量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方式方面注意做到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单纯的讲授式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实践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新课程同行
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因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勤奋的工作来深入实践新课程。
1、重视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天性好奇心强、爱幻想、爱动脑,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人人都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大的内动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巩固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障碍,只有当学习不成为负担时学生才爱学习,其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巩固。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教材难点,熟悉知识要点,有意识地疏散难点;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自己寻找突破困难的办法。只有当知识真正成为思维的手段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时,它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环环紧扣的问题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其产生了了解新知识、驾驭新知识的渴望。
2、重视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因为兴趣,还因为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现实”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只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知识能为生活服务,才能让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所学知识,培养起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不但验证、巩固数学知识,而且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也有所发展。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尝试,去摸索,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4、重视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