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语文试卷
一、书写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___niàng)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人间。
(3)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miǎo)__________________、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二、选择题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_____)
A、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A、为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可谓处心积虑。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他不但学习很刻苦,然而成绩却上不去。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三、名句名篇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范爱农》
B.《风筝》
C.《无常
D.《琐记》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五、语言应用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六、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____________)
A、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七、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
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②佯:假装,佯装。
③同列:同事。
④诘:询问。
⑤穷问:彻底追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人皆服其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吕______蒙______正______相______公______不______喜______记______人______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______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______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______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______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______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______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______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______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______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______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请结合⑥⑦两段文字,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
4.请赏析第⑨段的划线句。
5.文章结尾颇有味道,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九、命题作文
那一次,我尝到了________的滋味
(1)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书写工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