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语文《一双手》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18 16:44:23
北师大版语文《一双手》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一双手》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一双手》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俺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俺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俺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研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如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研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同学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同学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俺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只调动了同学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同学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同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身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同学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同学谈出自身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同学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同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规范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同学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同学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俺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俺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协助俺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依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同学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同学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同学根据自身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如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身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只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同学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规范》中倡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协助同学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俺们:回归生活,把同学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同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身的猜想,讲引发的考虑,提疑惑的问题等)

(同学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同学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同学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俺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同学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同学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协助同学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发明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发明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假如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发明的.将不只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经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掌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协助同学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同学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小朋友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立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发明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俺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俺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小朋友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同学看到的已经不只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只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出现,把同学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同学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发明了非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俺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送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

一双手

总评:

读过《一双手》这篇入选教材的文章,俺一下子就被作者细腻的文笔所折服。而在听过徐慧颖老师执教《一双手》之后,俺则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而惊叹——“细微之处起波澜”!这正是徐老师教学艺术之所在。

一、无声之处拨响心灵之弦,让感悟与对话共舞。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发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同学潜心会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同学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同学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考虑,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协助同学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同学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二、平实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让爱心与智慧齐飞。

《北师大版语文《一双手》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